:0830-81901322

您现在的位置 > 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公司新闻

湖北必需品供应如何?疫情影响哪些行业?商务部回应

 

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2020-02-20

 

 中新网2月20日电 商务部20日召开网上新闻发布会,密集回应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相关热点问题。发布会上,商务部表示,湖北及武汉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平稳,供应总体充足;截至20日,通过各种贸易方式进口口罩已超过12亿只,防护服超过1300万套。

此外,商务部指出,将因地制宜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、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和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举措,促进汽车消费。


资料图:商务部。

湖北生活必需品供应情况如何?

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表示,当前,湖北及武汉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平稳,供应总体充足。2月18日,全省重点调查企业粮食、食用油、牛奶等动态库存可满足15天以上供应;冷鲜猪肉动态库存可供7天左右销售,加上政府储备冻肉,可保障10天以上供应;蔬菜动态周转库存可保障5天供应。武汉白沙洲、四季美2大批发市场蔬菜交易量4400吨,比前一日增长7%,比2月初增长1.4倍;库存9123吨,比前一日增长0.3%,比2月初增长8%。

王斌表示,近日,湖北武汉、黄冈等城市对居民小区实行封闭管理,要求居民非必需不得外出。针对新情况,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积极采取措施,保障疫情防控大局下的居民消费需求。一是发展代购集配,生活必需品供应由各社区居委会代购,商超企业负责配送。各大商超纷纷推出各种套餐包,如蔬菜包、水果包、粮油包,且价格与零买大体相当,方便社区集中采购。二是发展线上采购,鼓励实体零售企业积极发展线上下单、线下配送业务,发布线上买菜电商平台信息,方便居民网上买菜。三是发展定点直供,组织市郊农业合作社与社区结对,定点配送、直供小区。通过采取上述措施,较好保障了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。

王斌同时指出,目前存在分拣配送人手不足、配送车辆不够、快餐盒保温箱不足等问题,各级商务部门正积极采取措施,逐步加以解决,如发挥志愿者作用,缓解社区和超市人手不足的问题。在此,商务部也希望相关省市协调企业积极向武汉市支援一次性餐盒、保温箱等物资。

8省份与湖北联保联供机制运行情况如何?

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表示,1月23日,湖北省武汉市因疫情防控需要采取“关闭离汉通道”措施后,为保障湖北武汉生活必需品供应,商务部连夜协调山东、安徽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南、重庆、广西、云南等8个省区市商务主管部门,与湖北省商务厅和武汉市商务局搭建起九省联保联供机制平台,开通机制微信群,及时了解一线情况,开展生活必需品货源对接。

截至目前,8省共向湖北武汉调运生活必需品物资2.5万余吨。

进口口罩已超过12亿只,防护服超过1300万套

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表示,据监测统计,截至今天,各种贸易方式进口口罩已超过12亿只,防护服超过1300万套。其中,59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累计进口口罩超过5000多万只,防护服近100万套。国际医疗产品供应,对中国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,弥补了中国国内短期生产供应的不足。医疗物资保障是对进口贸易各环节的一次全方位考验。实践证明,进口链条各环节快速响应、高效运行,并在最短时间内送达最终用户,总体顺畅有效。

哪些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多?

李兴乾提到,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较长,农产品、食品以及产业链长、劳动密集的行业预计会受较大影响。针对企业反映的物流运输受阻等困难,商务部已经出台多项支持外贸企业的政策措施,降本增效,为外贸稳定发展创造条件。

如何看待疫情对消费造成的影响?商务部回应

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表示,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的影响,商务部初步分析判断认为:疫情对消费短期影响较大,中期影响平缓,后期逐步恢复,疫情不会改变我国消费长期稳定和持续升级的发展趋势。

从时段上看,一季度消费影响最大。疫情高峰在1月下旬爆发,对1、2月特别是2月份影响最重,3月份消费市场有望触底企稳;预计二季度消费市场仍将处于恢复期,下半年进一步好转,受疫情影响的部分补偿性消费进一步释放。

从结构上看,餐饮、住宿、旅游、文化、娱乐等服务消费受影响较大;从品种上看,汽车、家电、金银珠宝、服装鞋帽等耐用消费品受影响较大,食品、日用品等刚性生活必需品影响有限,口罩、消毒液、红外体温枪等防护用品销售大幅增长;从业态上看,百货店、大型购物中心、沿街专业店和专卖店影响较大,超市、便利店销售增长;从模式上看,线下消费影响较大,线上消费影响相对较小,网络消费、信息消费稳定增长。


资料图:图为超市的工作人员将市民网购的货物运送到服务站。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

商务部将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外贸企业负担?

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表示,目前,外贸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情况主要呈现3个特点:

一是外贸生产正在快速恢复。二是分区分级推进。低风险地区,正在全面恢复正常生产。中风险地区,尽快有序恢复正常生产。高风险地区,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恢复。受疫情形势、员工返岗情况等因素影响,各地实际复工复产水平具有一定差异化特征。三是复工进度不平衡问题正在好转。目前原材料供应紧张、境内外物流衔接不畅局面正在有效缓解,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联动匹配迅速恢复,不同行业物流渠道正在适应企业和产品需要加快恢复。

中企海外项目是否受到影响?

商务部发言人高峰表示,目前,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运营项目总体平稳,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产生的影响是暂时性的,主要是在人员往来、商务谈判、设备材料供应等方面,总体是可控的。

为有效降低疫情影响,实际上商务部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,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相关举措,帮助中国企业稳步推进境外投资合作项目。

受疫情影响,个别港口存进口冻肉短期滞留问题?

近日有媒体报道称,由于疫情防控,运输和港口运转受到影响,数千货柜的冻猪肉、鸡肉和牛肉滞留在一些国内主要港口,请问情况是否属实?目前进口运输和出口海运受到的影响如何?

李兴乾表示,个别港口存在进口冻肉短期滞留问题。主要是受疫情影响,局部地区出现物流衔接不畅,个别港口冷库人员复工不能满足行业流动要求。

目前,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,疏解近期个别口岸出现的肉类滞留港口问题。商务部正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协调解决。总体来看,这一问题是暂时的、阶段性的,也是局部性的,进出口所受影响总体可控,相信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和复工复产有序推进,相关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。

将出台什么举措促进汽车消费?

王斌表示,1月份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8%,这是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:一是去年以来汽车行业整体处于发展调整期;二是今年春节长假在元月,有效工作日比去年少5天,往年春节期间也并非汽车消费的旺季;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者购车产生了滞后影响。

目前汽车销售网点开门营业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恢复较为迟缓,短期内汽车销售还将受到一定影响。但疫情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是阶段性的,随着疫情控制,生产生活逐步恢复,后期汽车的补偿性消费需求将显著增加。

下一步,商务部将鼓励各地根据形势变化,因地制宜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、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和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举措,促进汽车消费。

生活必需品供应如何保障?

记者提问,商务部对进一步做好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工作有什么考虑?

王斌表示,当前,商务部在做好生活必需品保供工作的同时,也在密切关注市场动态,不断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市场保供长效机制,推动流通发展,保障民生需求,促进消费持续稳定增长。比如:

一是民以食为天,市场稳则民心安。批发、零售、餐饮、住宿等居民生活服务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。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高度重视,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发展,更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和多元化消费升级需求。

二是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、大型连锁超市、连锁便利店等,利用自身网点优势、配送优势和组织动员优势,在抗击疫情保障供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我们要依托这些企业,充实保供骨干力量,健全应急管理体系,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,切实将进一步发挥应急保供机制作用,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抓实抓好。

三是在武汉等重点疫区、重点城市,线上线下融合发展,涌现了“网上下单+无接触配送”等一批新型消费方式,拓展了满足基本民生需求让老百姓安心的新渠道。下一步,加快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、新模式发展,不断释放新兴消费潜力,将是我们推动流通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。

四是“农产品进城,工业品下乡”是防疫保供的重要支撑。在应急保供过程中,畅通城乡联动、打通进城下乡渠道方面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。下一步,要着力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、集配加工等基础设施,强化城乡双向流通,进一步推进城乡配送一体化、网络化、集约化、标准化发展。